“供电所的工作,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近日,在曲靖市马龙区马过河镇鲁石村委会,正在办公室忙得团团转的党总支书记张学文,听清笔者的来意后,说什么都要坐下来,告诉笔者他印象中的供电所,“供电部门为脱贫攻坚下了大力气,无论什么地方需要用电,只要说一声,立马就通上电,不管要投入多少资金、物资和人力物力,他们都没有丝毫的犹豫,效率之高、付出之多,超乎我们的想象。对于他们的工作,我们百分之百的感谢和满意……” 鲁石村位于马龙区与昆明市寻甸县的交界处,属边远山区,距离马龙县城40多公里,到达镇政府驻地也有20多公里的车程。全村880户人家,建档立卡户就有281户。去年、今年2年期间,政府按每户2.8万元的标准,帮助村里44家住房条件较差的贫困户建起了新房。对于过于贫困的13家兜底户,政府全额为其建好了新房。 在这个过程中,马龙供电局王家庄供电所马过河营业点紧贴政府和村民的用电需求。主动靠前服务,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电力保障。 “快捷、高效、用心用力!”采访最后,张学文对供电服务做出了如此的总结。不止是他,几乎整个鲁石村的所有搬迁贫苦户,对此都有切身的感受 留守妇女意料之外的“装电速度” “嫂嫂,你家新房有电了!”初春的一个午间,马龙县马过河镇上关坝村,从地里回来的韩正明一进院门就对着隔壁哥哥家的屋内喊。 “真的吗?供电所的速度怕不可能这么快!”正在做饭的杨秀花半疑半喜地冲小叔子问到。 “没有假,我刚才回来看到线已经架好了,电杆下一个戴着蓝色安全帽的人亲口对我说的。” 听闻此言,杨秀花立即丢掉手中的活计,兴冲冲地跑向新房子。拧开开关的一刹那,糙红的脸上堆满了激动而幸福的喜悦,“我们到供电所说了没几天呀,怎么这么快就通电了!”杨秀花知道,由于距离变压器很远,新房通电需要新立电杆、架线。 杨秀花是留守妇女,丈夫韩正斌到缅甸打工一年多。其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口人蜗居的瓦房,10平米不到,前半段光线略好,后半段昏暗模糊,即便朗朗晴日,也得靠电灯照明。 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新洋房。就在房子建好后的几天前,杨秀花到供电所申请用电。彼时,供电所营业厅工作人员告诉她,她家的用电已经纳入规划,没有现场的线路,得重新立杆架线,数日就能接通。 老房子前劳作的孟老召夫妇 “供电所真是说到做到呀!”杨秀花说,“说实话,当时说要新立电杆、架线,心里估摸着怎么也得十天半月,没料到供电所竞会这么快!真的是感谢供电所!感谢政府!” 残疾老人的新春愿望“如愿以偿” 在土桥冲村,孟老召家是村民言必叹之的不幸家庭。她家曾经是村里的荣耀,儿子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上北京工业大学,是村里名副其实的“金凤凰”。 孟老召家的新居 然而,不行却接连降临在这个家庭,其母在62岁时双目失明。在北京念书的儿子罹患重病,倾尽家里的所有积蓄。“我这个儿子,很给我增光,但也给了我不少负担。在北京住院期间,不要说医疗费,仅仅是我们去照顾的住宿费,每晚就是一百多元,这样的家庭怎么负担得起呀!”言语间,孟老召的丈夫张绍良还透着阵阵无奈。 几经挫折和打击,让张绍良性格孤僻、不善言语。而雪上加霜的是,53岁他和52岁的孟老召都患上了痛风、风湿,晚上疼得睡不着,劳动能力大幅受损。而病因,老两口都认为是简陋的居住条件。 他们居住的是数十年前建起的老房子,位于后半段的房间经常进水,室内潮湿不堪,连摆放东西都得用塑料布垫着放在高处。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支持他们在村里建起了新平房,为这个几经磨难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感谢党!感谢政府!”采访过程中,没提到这事,孟老召夫妇言语都充满了感恩。 春节前,新房装修完成。心怀喜悦的孟老召一有空就到集镇了解家具,原本计划搬到新居过年,但想到装表接线需要立杆架线,心中又犯起了犹豫。“要栽好几棵电杆,一时半会肯定弄不好。政府对我们这么好了,怎么还好意思去催着供电。多等几个月也正常。” 而让孟老召没想到的是,不好意思去供电所的她,却被供电所主动找上门来。 就在新房建好后,马过河供电所的师傅主动到她家了解用电需要,继而开始立杆。没过几天,家里就通上了电。 “我们今年能搬到新房子过年,真的是太感谢供电部门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哪有这样的好政策,我们哪有这样的好房子、好日子呀!”孟老召心怀感激地说到。(曲靖供电局 杜明彦 谢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