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华西坝地下停车场,位于人民南路三段,毗邻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华西附四院、华西口腔医院。为方便患者就医,成都交投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这里每天滚动发摆渡车,往返于这个停车场和公行道出入口。车主们原来停车后步行至医院需20分钟,但乘坐摆渡车约5分钟后仅需步行约两分钟,便可以到达华西医院门诊大楼,有效解决了看病“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 从华西坝地下停车场到公行道出入口,一来一回,仅仅只有1700米,但每天跑下来,驾驶里程至少是120公里。自2019年5月投运以来,李昆已经累计行驶数万公里,接送乘客数百万人次,安全事故为零。 作为摆渡车班组的组长,李昆不仅每天安全驾驶摆渡车,往返于无数个一来一回的1.7公里之间,为了乘客的安全和舒适,他还做了很多,用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乘客提供了一条安全路、舒适路。 全心全意 打造1700米安全路、舒适线 “很平稳,又快。”这是不少乘客乘坐摆渡车后的感受。为了这看上去貌似简单的“快捷平稳”,班长李昆和同事们花了不少心思。 担任班长一职,并没有多余的薪酬,但责任却更大、付出也更多。李昆一直坚持提前到岗,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所有车辆的车况,确保没有“带病车”“问题车”上路;在行驶过程中,车速、转弯半径都有详细的要求,如果车速快了,平稳度差,就会影响乘客的舒适度。 “在我们停车场和医院之间往返的,大部分是病人及其家属人,所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是我们首要考虑的。”李昆如是说,经过机动车减速带时,即便放缓速度慢慢通过,也会有抖动。这对于有些刚动完手术、伤口尚未痊愈的病人而言,就是“灾难”。 为了实现“无抖动”的平顺驾驶,他和同事们经过精心计算,在减速带上划出两道口子,正好让摆渡车轮可以过去,又不会影响减速带的正常功能。针对高峰时摆渡车乘客“打堆堆”的问题,李昆还专门开辟出专用通道,确保顺畅通行,减少乘客滞留…… 面对疫情 多措并举保障乘客和自身安全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疫情突如其来。但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摆渡车依然没有停摆。 疫情爆发后,由于华西医院暂停对外停放车辆,华西停车场更成了患者就医停车的第一选择。 如果说医院是充满风险的前线,那么,连通华西医院与停车场的摆渡车,就是离前线最近的地方。 “当时心里不是不打鼓,但我想,工作必须有人做。只要防护到位了,就应该是安全的。”朴素、坚定的信念,让李昆在面对疫情时,主动请缨、带头坚守在岗位上。 疫情期间,李昆在保障摆渡车正常运行的同时,还投入到摆渡车辆消毒、督促车主佩戴口罩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中。他每天需要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十个小时,而且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还要尽量少喝水。 “冬天时还好,天气不热,也可以不怎么喝水。但是天气越来越热之后,穿起全密封的防护服,汗水不断,就像在洗桑拿,喝水少也很恼火。”他说,晚上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经常全部湿透;摘下防护口罩时,脸颊、鼻梁和耳朵都留下了深深的压痕。 仅在新冠疫情爆发的那个春节,李昆的摆渡车班组一直坚守一线,运送医患人员6万余人次,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 多做一些 为社会多发一点光和热 “李昆不仅把应该做的事尽职尽责地做好了,还做了很多公司要求以外的工作;他不仅独善其身,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同事。”这是李昆的分管领导说的。 每次运营结束后,他都习惯性地要把车辆的清洁做了才下班。公司规定的下班时间为下午6点,但李昆和他所在的摆渡车班组,为了给更多乘客服务,主动把时间延到了晚上8点。做完清洁,就更晚了。但李昆说,事情就是要做了,才安心。 因为长期在一线工作,而且认真负责,在今年4月,公司将李昆选为了人民调解员,调节对象包括全公司1300多名停车员。 “工作的心态很重要,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决定了工作的质量;而工作的心情也很重要,假如带着坏情绪上班,不仅工作效果不好,而且也容易造成事故。所以当有同事遇到工作上的问题,需要我调解时,我都很愿意尽自己的一点力。我多做一点没关系,只要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就好。”李昆说。 几个月来,李昆已经成功完成了十几起调解,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当调解员每个月虽然要补助100元/月,但他都是利用休息时间用私家车去跑调解,有时候还要请调解对象喝茶、吃饭。这些费用,都是他自掏腰包。”李昆的分管领导说。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李昆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