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王群勇是标准的七零后,他没有六十年代人那么凄苦和煽情,也没有八十年代人那么自我和孤独,但能读懂上一辈的坚忍与智慧,也能融合新生代的激情和创造。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儒雅谦和、谈吐睿智,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计量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金融问题等,已在国内外一流经济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被大量转载和引用。 很多南开老师了解他,是因为他求学于此,奋勉务实,工作于此,积极进取; 很多南开学子记住他,是因为他畅述专题,精辟独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因为他以很多奖项,在中国当代经济学界崭露头角。
难忘恩师 从踏足经济学研究领域开始,王群勇的人生之路就是一条不断攀越科研高峰的路途,身后留下了一长串闪光的脚印。在这样一条令人艳羡的成长轨迹背后,其实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但王群勇总是说自己很幸运,在这条路上走得很“顺”,因为他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包括带他步入经济学殿堂的,他的硕士生导师赵梦涵教授,他的博士生导师、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经济学家张晓峒教授。 两位导师严格的要求培养了王群勇严谨的科研能力与思维,而导师们的人格魅力与修为更是深深影响着王群勇的思想和人生态度。“我从中体味到的是传承的厚重力量,这让我发奋更让我不敢懈怠,如果能够取得一点点成绩我首先要归功于他们,而且我至今还在和两位导师的继续合作中不断吸取这种养分!”
把脉中国经济发展 有人曾经这样定义经济学家:他们虽然不是手握权柄的强者,却是一群掌握经济规律的、影响强者的智者,他们用自己智慧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王群勇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就是如此,它虽不直接产生生产效益,却同样影响着国计民生。 王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相对比较宽泛,他对与中国经济相关的问题十分敏感,尤其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对经济规律的量化分析更是情有独钟。”具体研究问题上,王教授主要从数据分析、效率分析和生产率评估等视角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应用问题进行解释和预测,对各种政策情景进行仿真和模拟,从而为企业和政府有效进行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季节调整是王群勇教授在近些年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受到不同季节假期等因素对经济数据的影响,各个季度乃至月度经济数据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往往需要通过模型对数据根据假期的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数据可以进行对比,进而产生经济的“环比”数据。在王群勇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稳健季节调整的信号提取理论与应用研究》中,他详尽地调研了以往的季节调整方法,针对特定季节效应,包括移动节假日、黄金周、工作制转换等,提出了季节调整的新方案和新方法,并通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验证了模型的季节消除效果和结果的稳定性。这些方法为国家统计局开发的季节调整软件NBS-SA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王教授也因此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王群勇教授的另一项研究中,利用OECD国家1971-2007年期间的失业率、通胀率等国际面板数据考察菲利普斯曲线时,发现了通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随着通胀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正是这些常常遇到的非线性关系问题促使王群勇开发了面板门限回归的程序。这一程序为在STATA软件中寻找非线性关系的拐点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如今已被频繁使用在经济学研究中。 此外,王群勇教授的多篇学术论文对基本经济问题也有深入研究,例如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贸易均衡等重要经济政策的研究,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验证费雪效应、菲利普斯曲线,这些基础问题的研究树立了他在学界的声誉。同时,他也关注新型经济问题,例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虚拟经济的不同特征,区域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的效应,研究成果均在顶级经济学杂志发表。 作为中国年轻有为的计量经济学专家,王教授的杰出成就和贡献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曾经先后受邀担任Journal of System Engineering、Economic Modelling和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多个专业学术杂志的审稿专家,这是业界对他的充分肯定。 人们称赞王群勇事业成功、贡献卓著,他谦虚地回应说:“自己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只是普通一员,跟很多学者相比还有欠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自我。”正是这样淡泊的自我定位,让他在多年的科研、教学工作中攻关不辍,创造了不平凡的社会价值,成为当今知名的计量经济学专家。无数王教授这样自己眼中的普通一分子,才汇聚成当今时代的洪流。(作者:宋文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