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青年按】甲午海战之后,中国作为天朝上国的幻梦彻底破灭。 风雨飘摇,政治破败,但始终有一群知识精英保护着中国的尊严和气脉。他们或尊崇古道,或寻求新知。 观点冲突激烈,但竭力为中华民族寻得一线生机。 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就是其中一员。 钱玄同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他在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古史辨运动以及音韵学诸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一员骁将,是国语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本质上仍是为探寻中国文化未来的方向而奋斗。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在北京逝世。 在钱先生逝世80年之际,让我们重温这位学者对民族的贡献。 吼醒周树人 图为1936年章太炎追悼会合影,右二钱玄同,右三为周作人 1917年初,钱玄同担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常到宣武门外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 周作人很快就有稿子交来,而其兄周树人却迟迟没有动手。 一天,钱玄同与跟周氏兄弟在补树书屋的老槐树下进行了一场石破天惊的谈话: 周树人:“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钱玄同的话切中要害,打动了周树人的心,使他走出隐默,终于写出了震耳发聩的抨击旧礼教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周树人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小说、杂文等作品不断,在同旧世界的斗争中,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 巧演双簧信 钱玄同(左)和刘半农(右) 1918年,为扩大《新青年》的影响,钱玄同和刘半农以一反一正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写文章,批驳腐朽落后、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还特意大大赞扬了当时的桐城派古文家林纾“斟酌尽善尽美,如云吟边燕语”; 刘半农撰写了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所提出的所有观点一一驳斥,并讥笑林纾翻译名著虽多,却没有什么价值。 一来一往中,将晚清“桐城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林纾拉进了论战之中。在“双簧信”的明显挑衅之下,林纾不仅直接写信给蔡元培要求校长主持风化,还通过撰写小说来指名道姓地痛骂新文化人。 蔡元培不仅反驳林纾,也向整个社会表明他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蔡元培说:“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也流传开来。 林纾和蔡元培都是当时的学界名流,他们之间发生的问答、争辩非常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在新闻媒体宣传下,很快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次“双簧信”,为“新文化运动”制造一次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 提倡白话文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显而易见,最明显的事实是,今天我们熟知并广泛运用的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横排等等,正是钱玄同“提倡白话文”的结果。 他早年积极宣传汉语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汉语拼音字母。 提出规定语法之词序;小学课本、新闻纸旁注注音字母;文章加标点符号;用阿拉伯号码和算式书写数目字;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 现代的人在使用标点符号时,大概不会想到这是出自钱玄同这位文字音韵大家之手。 反纲常名教 钱玄同幼时在家中所受封建礼教颇多颇严,因而对三纲五常等旧礼教最痛恨,是一个敢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 旧社会文人嫖娼、纳妾都是平常事,钱先生从不嫖娼。有人以他妻子徐婠贞身体不好为由劝他纳妾,钱先生严辞拒绝,说:“《新青年》主张一夫一妻,岂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 钱玄同夫妇与其子钱三强 钱玄同曾大力支持长子秉雄自由恋爱,多次表示做父母的绝对不干涉。他亲自发请柬邀请亲朋好友百余人到中山公园今雨轩,为其长子举行订婚仪式。他称赞自由恋爱是进步,并再次大声呼吁:“反对包办式的婚姻 !” 钱先生还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我们以后绝对不许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头上!可是我们自己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就永远不会解下来。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着提倡新文化来自私自利,新文化还有什么信用?还有什么效力?还有什么价值?” 热血照忠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曾经留日的钱玄同当即与日本人断绝交往。 1933年,日军突袭山海关,华北危急,钱玄同痛感于日本侵凌,而自己缺乏“执干戈以卫社稷之能力”。 1937年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师大迁往陕西,钱玄同因病留平。他托人寄语随校西迁的老友黎锦熙,宣称决不“污伪命”。在北平沦陷以前,他认为凡去伪满和冀东伪组织求职和授课的都叫“污伪命”。次年,他又对北师大秘书汪如川说:“请转告诸友放心,钱某决不做汉奸!” 三子承父志 钱玄同不仅将自身的事业奉献给民族发展,也以做“新中国的新人物”的目标来塑造自己的下一代。 钱家成年的三个儿子非出自北大,即出自清华。而钱三强在今日中国的知名度已远超其父。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三强 钱玄同曾教育钱三强要认真学好外语和自然科学,教育他“对于一切事物应该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求真相。”并给20岁的钱三强题赠“从牛到爱”,鼓励儿子学习牛顿和爱因斯坦,体现出钱玄同对儿子知识教育以国学为主转向以科学为主。 正是父亲的鼓励,让钱三强一次次坚定信心,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终成我国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新中国成立后,他为研制原子弹、氢弹,到中国整个高能物理科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闯将”的一生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回首钱玄同先生的一生,其思想激烈,主张常涉两个极端,十分话常说到十二分。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但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坚兵难摧敌垒。 20世纪初是一个风云际会、变化万千的年代,一群有抱负的中国知识分子在黑暗中探索国家与民族的出路和希望。他们之中有的人墨守成规,有的人锐意进取,有的人尊孔复古,有的人崇尚西化。正是这无数多的声音与呐喊汇聚在一起,渐渐踏出了真正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每一位真心为国为民而鞠躬尽瘁的人,皆为斗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