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布展了约三百种可以收集到的本地报纸,它们的出刊时间是从1897年至1952年。上海作为中国报业的开路先锋,是历史的记载者,自身也是一部浓重的文化史。”今天一早,作为策展人的上海大学博物馆副研究员郭骥,赶在“上海小报特展”开幕前,对所有的展物再次巡视了一遍。“之所以称为‘小报’,其实主要是从纸张形态上区分。在近代报业发端时,对开报纸称为大报,四开报纸称为小报。而且,小报在内容上更偏向于社会新闻和市井生活,离百姓生活更近。”他说。 今天在新落成的上大博物馆开幕的“小报特展”,主题为“小报里的大社会”。馆长刘绍学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近代上海小报,包括《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于1897年创办的中国小报鼻祖《游戏报》、曾创下当时小报发行记录的《立报》、抗战时期由10家小报联合创办的《战时日报》等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小报。《晶报》《金刚钻》《福尔摩斯》《罗宾汉》等小报界的“四大金刚”也悉数展出,其中《晶报》被誉为三日刊小报的“开山祖”。近代上海滩闻名遐迩的娱乐场所大世界、永安天韵楼等,都有自己的“游戏场报”,《开麦拉》《无线电》《范朋克》的报名就体现出时代特征和流行元素。而以《海风》为代表的“海派方型周刊”,是报业史上不可忽视的特殊小报形式。此外,展览还以实物和数字化的形式,展示了数百种各具特色的小报,既有《铜报》等珍贵的创刊号,还有《物质救国报》等难得一见的小报。 近代小报从“消闲”和“游戏”中来,呈现了大上海的“新元素”,也发出了社会的“响”声与“轰”鸣。展览用《响报》《上海轰报》这些小报的名字,串起几个部分的标题,让观众认识近代小报除了传播娱乐文化、关注百姓生活,还肩负着揭露社会黑暗、为劳苦大众代言的职责。尤其是一份《上海报》极为罕见,它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了指导工人运动于1929年以小报形式在上海出版的通俗性报纸,申明“是上海唯一替大众说话的报纸”。 首席记者 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