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验室内的埋头苦干,无影灯下的分秒必争,青藏高原上的艰难跋涉……朱晓东博士20余年如一日,坚守在脊柱疾病研究与诊治第一线。他以手术刀为“武器”、以白大褂为“铠甲”,与病魔展开搏斗,让无数患者重获健康与希望。这些年来,他深入探索脊柱畸形、脊髓损伤、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外伤截瘫等疑难杂症的最新手术方案,开创了三维矫形、脊柱微创手术等诊疗技术,带动了骨科脊柱疾病研究的学科进步,引领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的骨科不断提升专业水准。 脊柱损伤是朱晓东及其团队攻克的一大难关。2012年,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维甲酸联合GSK3和TGFβ受体抑制剂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后脑神经干细胞及其脊髓损伤治疗作用研究”。众所周知,脊柱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致残率极高,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从前,传统的治疗手段如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外科手术治疗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神经元的再生问题。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可有效改善受损存髓的恢复,是脊柱损伤治疗的焦点,但是NSC来源有限是该疗法发展的瓶颈。胚胎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并可无限增殖,体外诱导其向神经分化有望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提供稳定的细胞来源。鉴于此,朱晓东博士等人在前期研究中首次发现联合GSK3和TGF beta 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可将hESC诱导分化为具有中脑特性的NSC,且该NSC可在体外长期扩增并维持表型的稳定。在该项目的研究进程中,他们采用此方案,顺利获得了后脑特性的NSC,并在其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诊疗实验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脊髓损伤的神经干细胞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填补了脊柱研究领域的一项关键学科空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意义。 在此之前,朱晓东博士还曾参与实施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脊柱畸形三维矫形创新理论与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这是脊柱畸形诊疗技术革新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课题。包括朱博士在内的专家团队在项目研究中率先提出了“关键推体置钉”新理论和新技术,并首次对 Lenses/6型青少年特发性脊侧凸(AIS)提出了客观的选择性融合评判指标,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脊柱侧凸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体系,其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三维矫形技术已经走向了世界10余个国家,完成的病例总数超过5000例。得益于该技术,脊柱畸形矫正率已经由原来的64.7%上升至72.8%。 “脊柱畸形三维矫形创新理论与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被业界公认为脊柱畸形外科治疗方面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之一,囊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权威奖项。朱晓东博士功不可没,也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个人表彰。 从业至今,朱晓东博士的课题成果为骨科脊柱疾病治疗方案的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其发表的百余篇学术文章也成为同领域专家学者开拓创新的重要指南。当然,在精湛的诊疗技艺和丰硕的科研成就背后,还有一颗仁爱之心。在同行眼中,他是值得敬重的前辈榜样;在患者心里,他是受人爱戴的良医益友。自迈入医学院那天起,朱晓东博士就庄重宣誓,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一生孜孜以求,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正所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20多年来,朱晓东不负所托,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好医生。(文:孙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