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禅意,不仅是一种修行感受,在书画领域更是“知行合一”的外在显现。佛教讲“万法唯心造”,充分调用了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渠道,由外及内,运用形象、音声,如建筑、雕塑、画像等形式影响身心。而禅意书画则更直接,通过书画把大众引入到禅定的境界里去。如弘一法师的书法是“静”,八大的花鸟画是“简”,而马书敏老师的书画里不仅蕴含了这些气质,更有一种“净”,这种“净”,不是宋代以来画面层层渲染式的“净”,而是笔墨和水的碰撞,更有笔墨变化,奇正之道。 马书敏(石野),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庭湖雅社社长、《视觉大家》杂志副总编。他不仅仅是一位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具有独立品格的书画家,更是影视导演、编剧、撰稿人。从影三十年,编导作品数百部,其中获省市级以上各类奖项三十余项。曾服务于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系列片策划、编导等。马书敏自幼勤学苦读,爱好艺术,美专毕业,接受过西画系统教育,虽后来从影,仍未将美术放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生活的感悟,马书敏愈发的本真、率直,且造诣高深,观马书敏老师的作品,可总结为十个字:提笔书禅心,泼墨染佛性。 看马书敏老师的书画,第一眼感觉是禅意的味道,这种味道与当下以工笔为基础的制作门类完全不一样。马书敏在人物、山水、花鸟上都做了大量的写生和探索,尤其是水墨的把控能力,非常难得。此外,他的作品气质还十分特别,他的不落蹊径正是他充沛的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个性思想的一种张扬。当已有的书法形式无法满足他的创作欲望时,也只好书外求书,另聘蹊径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旺盛的精力,别出心裁的想象力,还有他在艺术上的野心,使他的创作充满了生机及爆发力。他选择的非墨守成规,是本性,是精神需要,更是他创作不断往后延伸的原动力。每看他的作品,总觉得奇思异趣,满眼风光。 任何书画家的成就,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和学习的得法。马书敏老师也曾拜名师,学书画,俗话说得好:师父引进门,学艺靠个人。老师传授的一般技术层面比较多,但是画画又是一个形象思维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有“悟”的思考,还有就是学习知识的转化、探索和实践,在马书敏自身的不懈努力之下,书画造诣也很快被各位大家认可,同样受到很多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在此期间,很多人也慕名而来,向马书敏虚心学习书画,而他也是认真指导,把自己多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经验无私分享给他人,在所有看过他作品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看他画的画,往往有惊叹之感,如又打开一扇窗看到一个新世界一样,如人物画、山水画还可以这样画等等。 马书敏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画文化艺术,近日多次参加齐聚礼贤堂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会。齐聚礼贤堂广邀全国知名书画家,以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培根铸魂为目标,集思广益、拓展视野、守正求新、凝聚共识,为书法发展厘清思路,明确方向,为推动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书敏部分作品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