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7日是第八个“国家扶贫日”。当前,继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我国已步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的历史阶段。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作为我国最大的农粮央企,中粮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长期致力于以产业帮扶推动乡村振兴,帮农民引入致富“活水”,并提升致富技能,促进农民勤劳致富,为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做出新的探索。 发展产业引来致富“活水” “不是我们不干活,但干来干去,每年都剩不下钱。”吉林省长岭县农户白玉英,谈到以前辛辛苦苦干活,却挣不到钱的日子,至今仍有些激动。长岭县虽是农业大县,但长期以来,由于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当地农民苦不堪言,难以致富。 只有发展好产业才是根本的致富手段。中粮集团在深入调研考察后发现,当地比较适合发展养殖业,于是依托旗下肉食产业链优势,帮扶当地发展养殖。 为解决农户虽有闲置猪舍但缺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难题,中粮集团启动生猪养殖项目,与农户开展合作养殖,并提供猪苗、饲料、技术、育肥猪订单回收等服务,让农户买猪、养猪、卖猪都不愁。中粮集团还在当地建设高标准养殖场,通过租赁合作养殖,每年租赁收益按10%进行返还。自去年1月份投产以来,到今年6月份,当地已累计收益2500万元,覆盖全县232个行政村,每村的收益增加13.88万元,农户们收入明显提高,奔向好日子的劲头越来越足。 “今年我又扩建了900多平猪舍,我这‘猪倌’得继续好好干下去!”尝到合作甜头的郑秀民,一边在新猪舍里忙碌着,一边掩不住兴奋之情。 让农民拥有自己的产业,收入就有了“活水”。勤劳能够致富,农户们的干劲儿自然更足。 “看,远处那些黑色屋顶的大棚里,现在西红柿、葡萄等等果蔬长势正好呢,食用菌也开始采摘了。一旁那些红色屋顶,就是村里的住房,以前那些灰瓦泥墙,早就不见了。”在吉林省大兴村,书记韩文利看着眼前的景象,话头里藏不住自豪。 这是中粮集团帮扶当地发展蔬菜产业的成果。经考察后,中粮集团发现,当地虽长期有种植蔬菜大棚的习惯,但由于缺乏技术而难以致富。鉴于此,中粮集团与大兴村进行村企联建,依托原来农民废弃的蔬菜大棚,建设沼液还田示范园、传授种植技术等,让周边农户带薪学。经初步发展,到2019年时,村里总种植面积就达1.3万平方米,产量10万斤,而到去年时,产量已实现翻番,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1万元。 通过盘活当地农户的闲置资产,中粮集团变“废”为“宝”,让农民有了“恒产”,有机蔬菜订单种植产业蓬勃发展,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增强技能提高致富本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的是学到了很多,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就有信心让更多的特色产品走出去!”在内蒙古敖汉旗,参加中粮集团电商培训的企业代表,信心满满地表示。 农民致富,除了靠勤劳,还需掌握好的专业技能、增强致富本领。 在敖汉旗,当地虽然拥有玉米、小米、杂粮等优势农作物,但好的作物只有卖出好的价钱,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为了让当地农民掌握线上销售技能,中粮集团派专业人士,赴当地为该地的基层干部和企业代表举办专场培训会,讲解“电商互联+”等知识,通过搭建农牧业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全面展示、推荐敖汉旗特色产品,帮助当地提高这些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益。 在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掌握线上销售技能之后,当地农民在线上销售一款名为“孟克河有机黄小米”的农产品,大获成功,终于赚到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体验到了掌握致富技能的甜头。 “种了一辈子地了,现在才知道我们的小米原来可以这么受欢迎,现在家里收入也多了,日子越过越踏实了!”提到眼下越来越富裕的生活,当地小米种植户王大爷的脸上露出笑容。 “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要组织一些人到我的牧场来参观,让周边的人都知道原来牛奶可以这么好喝。”吉林省白城市平安镇镇兴奶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军令,谈到近年来牧场变得越来越好,兴奋地说。 他回忆说,多年前,他和妻子热情满满地创业,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养殖技术,长期面临产量低、规模小、奶牛发病率高等难题,运营步履维艰。后来,中粮集团旗下的蒙牛乳业,对当地中小型家庭牧场提供帮扶,他们的处境才得以好转。 据了解,蒙牛乳业不仅为牧场主们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而且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国·丹麦乳业技术合作中心”启动了“牧场主大学”项目,免费为牧场提供先进管理技术交流等服务,迄今已累计组织技术培训3000余场,覆盖超过50000人次。 当前,在接受帮扶、指导和培训后,牛军令夫妇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当前他们的牧场已进行改扩建,奶牛产奶量得到大大提升,养殖收入也有了保障。创业热情再度高涨,干劲儿越来越足。 在四川省石渠县,为了让当地妇女群体摆脱传统束缚,掌握致富技能,中粮集团启动“高原妇女赋能计划”,为农牧区的家庭妇女提供了石刻工艺、缝纫刺绣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培训,还成立“妈妈联盟”,为她们提供从生产技能到家庭生活的全方位沟通互助平台,并在商业技能上提供培训,在贸易资源上提供支持。如今,当地的妇女们不仅面貌焕然一新,更成为勤劳致富的有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