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一新生攀比开学“装备” 65.5%受访大一新生希望学校列出必备或不建议的电子产品清单 漫画:朱慧卿 为了迎接新阶段的校园生活,新生们做了许多开学准备。部分新生昂贵的“装备”“行头”引起了关注:某品牌电子产品几件套、一线品牌护肤品、奢侈品牌服装……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大一新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6%的受访大一新生坦言周围新生中攀比“行头”“装备”的现象多,衣服鞋帽、电子设备方面表现得最严重。65.5%的受访大一新生建议学校列出必备或不建议的电子产品清单,54.4%的受访大一新生认为学生要树立刻苦务实的心态,不盲目跟风。 新生攀比衣服鞋帽、电子设备现象最严重 江西南昌某高校大一新生江燕(化名)坦言身边有攀比开学“装备”的现象,“比如比较手机品牌,是产品新上市时买的还是买的替换批次。女生们在护肤品上也会多关注一些,相互询问品牌、价格”。 针对新生攀比开学“装备”的现象,山东大学助理辅导员张妍(化名)认为,“一是经历过高考,很多家长会选择在物质上奖励孩子。二是在大学会接触更多的人,学生们想用随身的各类‘装备’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调查中,85.6%的受访大一新生坦言周围新生攀比“行头”“装备”的现象多,其中18.0%表示非常多。具体哪些方面攀比现象严重?衣服鞋帽(69.0%)和电子设备(53.0%)最多,接下来是代步工具(40.9%)、护肤美妆(32.8%)和学习用品(16.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唐智松表示,出现新生入学攀比“行头”的现象,原因除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心理,也有“炫耀”的心理作祟,包括学生和家长的炫耀心理。 他认为,新生入学“行头”准备是必需的,不过要根据家庭经济条件而定。“我的建议是缩小差距:即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可以适当地‘高配’一点,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则可以适当‘低配’一点,避免炫耀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5.5%受访大一新生建议学校列出必备或不建议的电子产品清单 北京体育大学大一新生朱正延(化名)认为,大学生可以去购买喜欢的服装或装饰品,但不一定非要比贵,只要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就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张妍认为,大家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想给周围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花钱打扮一下、置办东西是无可厚非的。但过度消费会形成不良的风气,给家庭带来负担,攀比带来的无论是失落感还是成就感都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唐智松表示,学生攀比开学“行头”“装备”的现象,一是对培养孩子的奋斗精神不利,二是对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利。 对于新生们攀比“行头”的现象,大家怎么看?调查中,57.5%的受访大一新生认为大家都想在开学时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方式不对,47.5%的受访大一新生直言是虚荣心在作祟,46.0%的受访大一新生认为是跟风导致,32.9%的受访大一新生表示如果在家庭可承受范围内就无可厚非,16.9%的受访大一新生坦言满意的“行头”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朱正延认为,学校可以向学生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学校内出现奢侈消费的情况。家长只要给孩子足够生活的生活费就可以,学生自身要合理选择需要购买的物品,通过记账单来控制消费。 浙江宁波某高校大一新生陆茗(化名)认为,家长和学校都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还要尽可能地公开讨论。家长平时在消费问题上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不合理就应该通过沟通交流而非诫训来找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建议。 张妍认为,消费观念的形成,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家长从小要教育孩子理性消费,购买性价比高的物件而不是一味追求名牌。学校则可以开设相关课程,从理论层面对理性消费给予肯定。学生自身尤其是大学生,更要学会合理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如何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调查中,65.5%的受访大一新生建议学校列出必备或不建议的电子产品清单,54.4%的受访大一新生认为学生要树立刻苦务实的学习心态,不盲目跟风,51.8%的受访大一新生认为家长应教导孩子克勤克俭,不纵容孩子攀比,26.9%的受访大一新生希望学校随录取通知书附寄语等,做好开学前宣传教育。 “为了让大学生理性消费,学校、家长和学生等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唐智松表示,学校应向大学新生阐述清楚理性消费的理由、意义和价值。家长要告知孩子家庭经济情况,与孩子取得理性消费的一致意见。学生自己则要懂得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从父辈或他人那里获得或享受了多少资源,而是能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人生的比赛不是大学的短期攀比,而是为了终生的成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顾凌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