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柴葳)“实施新高中课程给学校带来了很多挑战,首先要重点解决课程管理问题,而课堂教学的探索更具挑战性、更具根本性、持续时间会更长。”12月4日,在北京师大二附中举行的北京市教育学会年会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研月课堂展示专场上,北京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表示。 当前,在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在课堂中,是许多学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次活动以“继承中发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为主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全面展示了北京师大二附中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据了解,北京师大二附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基于学生差异的课程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发展目标,构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和学有所长的特选课程,在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工程、体育艺术和学生发展指导等领域进行了项目式学习研究、数字化学习方式探索、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跨学科联合教学、思维发展性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成果。学校的《普通高中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开发与教学变革》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分获2017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 展示专场上,该校全面展示了在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工程、体育艺术、生涯规划指导的4大领域的教学探索。除传统课程之外,还进行了文史哲联合阅读课程“如何读经典—以《庄子》为例”和“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展示,“朴雪口服液中铁含量的测定”、“电磁炮——升压电路”、“舵面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测距传感器”等项目实践课程展示,“我是我,选择的我——我的生涯决策”、“探索情绪的奥秘”、“七巧板——中学生领导力提升”等生涯规划课程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在点评中表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能否立德树人,而且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改革是否成果,还要看教学效果。曹保义认为,知识是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脱离了知识的学习发展核心素养是“无米之炊”。单纯的知识积累,不能自然形成相应的素养,只有将知识的学习与结构化的构建统一起来,结构化的知识与解决真实问题统一起来,将解决真实问题与做人做事统一起来,才有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及近500位来自北京市不同区县教委和学校的负责人、教师参会。
|